8月17日下午,甘肅省新聞辦就今天(8月17日)《華商報》刊登的一篇題為“甘肅部分‘5·12’災民震后遭‘災’紅會撥款成白條”的報道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李娜 攝
甘肅省紅十字會秘書長袁博對此報道中涉及的資金撥付情況向媒體記者逐一說明,稱將進行逐級追蹤調查,同時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監(jiān)督。李娜 攝
(8月17日)《華商報》一篇題為“甘肅部分‘5·12’災民震后遭‘災’紅會撥款成白條”的報道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今天下午,甘肅省新聞辦就此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甘肅省紅十字會秘書長袁博對此報道中涉及的資金撥付情況向媒體記者逐一說明,稱將進行逐級追蹤調查,同時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監(jiān)督。
據袁博介紹,17日上午,《華商報》刊登了一篇名為“甘肅部分‘5·12’災民震后遭‘災’紅會撥款成白條”的報道。報道稱,我省天水市汪川鎮(zhèn)郭山村三組22戶“5·12”地震災后重建民房項目,至今還未拿到紅十字會撥付的1萬元援建款,他們只拿到了一張“紅十字災后重建(補助)”的白條。甘肅省紅十字會上午得知此消息后,高度重視,召開辦公會進行研究部署,及時向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匯報。并決定立即派出以會領導帶隊,重建、財務人員,以及媒體記者組成的調查組前往天水對此事進行逐級追蹤調查,查明真相。
袁博說,經初步調查和再次核實各級紅十字會撥款票據,情況如下:2009年1月13日,省紅十字會向天水市紅十字會下?lián)芰说谝黄谥亟椖靠?210.635萬元,其中含秦州區(qū)600戶民房和附屬設施建設第一期項目撥款483.75萬元(為民房項目和附屬設施建設經費的75%);2009年2月1日,天水市紅十字會將該款全額撥付給秦州區(qū)紅十字會;2009年2月18日,秦州區(qū)紅十字會將該款全額撥付給秦州區(qū)民政局;2009年4月15日,秦州區(qū)民政局將應給汪川鄉(xiāng)政府撥付的64.5萬元民房和附屬設施建設款全額撥付,其中含76戶民房76萬的75%建設款57萬元,附屬設施建設款7.5萬元。
袁博表示,對此次報道中所涉及到的問題,甘肅省紅十字會將本著嚴肅、認真、客觀、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逐級追蹤調查,對任何一級組織、任何人截留、挪用救災補助款和重建項目款的行為,將認真核查,絕不姑息,并會同相關部門嚴肅查處。調查組的調查結果,也將及時向媒體進行通報,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
8月17日華商報的報道:
甘肅部分“512”災民震后再遭“災”
紅會撥款成『白條』無息貸款被套走
56歲的張毛杏很擔心18年后信用社找他要貸款
“白條”上救濟原因及用途一欄上寫著:紅十字災后重建補助
“512”地震已經過去三年多了,對于甘肅省天水市郭山村三組的22戶災民來說,他們的災情卻更重了——政府承諾撥付的3萬元救災款一分錢沒有拿到,反倒每戶身上背了2萬元國家貼息貸款。
當?shù)丶t十字會撥付的1萬元他們只拿到了一張“紅十字災后重建(補助)”白條,國家安排的2萬元無息貸款也不知被誰以他們的名義弄走了。
地震只是震壞了他們的房子,可救災卻留給他們一張紙和一筆債務。
“512”地震已經過去三年多了,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旺川鎮(zhèn)的一些災民手里的救災“白條”卻至今無人給兌現(xiàn)?!鞍讞l”的“救濟原因及用途”為“紅十字災后重建補助”,打條子一方為當?shù)氐那刂輩^(qū)旺川鎮(zhèn)政府,持條人分別為當?shù)毓酱迦M的22戶村民。
天水市秦州區(qū)旺川鎮(zhèn)一名領導向記者解釋說,之所以出現(xiàn)“白條”,是因為天水市紅十字會承諾的款項一直沒有到位。天水市紅十字會則拒絕對外公開款項撥付手續(xù),稱自己只接受上級查詢監(jiān)督。
省上要檢查當?shù)鼐o急打補助款“白條”
旺川鎮(zhèn)郭山村距離天水市區(qū)120公里,屬天水比較偏遠的自然村落之一。2008年“512”地震發(fā)生后,該村三組的22戶人家全部受災。由于當時所居住的地方存在地質隱患,所以當?shù)赜嘘P部門在勘察調研后決定,將郭山村三組的22戶人家整體遷移到2公里外的另外一處田壩上,按照新農村建設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安置。
2009年地震一周年時,村民們從廣播上聽到,天水市紅十字會承諾給該村22戶人家一筆“重建補助款”,金額為每戶1萬元。久等不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上門,郭山村村民代表張海明就打電話到天水市紅十字會詢問,結果被告知這樣的款項“不對個人,是逐級撥付到基層組織的”,具體讓他們去找鎮(zhèn)政府問。
2009年9月下旬,張海明等人到旺川鎮(zhèn)政府詢問,結果被告知是有這筆款項,但還沒有撥付下來。村民們對此答復不滿意,鎮(zhèn)上就讓他們回家等消息。
當年秋冬季節(jié),村民們聽到一個消息,說甘肅省紅十字會將派員到天水各地檢查救災款的落實和發(fā)放情況。于是村民們決定等省上的人下來,然后反映該情況。
但沒過幾天,村干部和鎮(zhèn)干部便一起來到郭山村,給每家每戶送來一張制式的“救濟款(物)四聯(lián)單領據”,數(shù)額為7500元每戶。條子上有時任旺川鎮(zhèn)黨委書記魏毅的簽名,經辦人為時任副鎮(zhèn)長安永平。有村民問送票的干部,紅十字會的災后重建款不是每戶1萬元嘛?條子上為啥只有7500元?副鎮(zhèn)長安永平解釋說,紅十字會的錢分兩期撥付,首期為75%,其余款項等房子蓋好驗收后再撥付。
村干部告訴大家,如果上面的人來檢查,這張條子就說明錢已經撥下來了,最近就會發(fā)放到各戶手中。
但不巧的是,后來由于天氣連續(xù)下雨的緣故,甘肅省紅十字會的檢查組臨時改變了路線,沒來郭山村。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